top of page

物化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資助項目

概述

物化意指被他人視為可使用或操縱的對象。相關主題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於性物化(即是將女性視為滿足男性性需求的對象;同時,相對較少研究探討非性形式的物化怎樣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objectification_4_8x.png

當人被物化,他們僅僅被視為幫助他人達成某些目標的工具,而他們的自主權、需要、感受和機會卻被剝奪。因此,被物化的人應該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無法控制。因為人對掌握自己的命運和生活滿足感有強烈的需求,所以當人被物化後,他們應該會更有動力作出得以重獲自身控制感的行動。我們開發了一個新的理論架構來解釋為何物化會通過減少控制感來增加攻擊性,以及一個簡短的控制恢復練習減弱物化對攻擊性的影響。我們採用了多重方法直接對理論模型中衍生的假設進行實證檢驗。我們提出物化應會增加攻擊性,因為攻擊行為能透過象徵性地樹立優越感和控制他人來恢復受挫的控制感。

aggression_4_0.5x.png

目的

本研究旨在達至以下目的以填補此研究缺口:

1. 探討物化會否增加攻擊性;

2. 探討物化影響攻擊性的背後原因;

3. 探討情境干預會否減弱物化與攻擊性之間的連接;

4. 探討物化對攻擊性的影響是否會根據發生物化的情景而改變。

我們進一步提出,當被物化的人通過介入措施回復控制感時,他們不應該再會表現得具攻擊性;只有當物化傷害到自身幸福感的情況下才會增加攻擊行為,而在物化是有益的情況下則不會。

主要發現

  • 與沒有經歷過被物化的參與者相比,曾經歷過被物化的參與者具有更高的攻擊性,例如:在假設情況下反映更高的攻擊傾向,並分配予他人更痛苦和有害的待遇。

  • 被物化的人對物化的肇事者表現出更高程度的報復攻擊,甚至會對無辜的陌生人展示出攻擊性。

  • 即使消極情緒的影響受到控制後,控制感下降仍然能解釋物化對攻擊性的影響。

  • 一個簡短的恢復控制練習能削弱人們被物化後的攻擊傾向。

  • 在人際關係上遭到不當對待後,認為自己的攻擊行為具有巨大代價的人反映較低的反社會傾向。

  • 鑑於物化和攻擊行為在日常社交互動中無處不在,了解物化怎樣影響攻擊性是至關重要的。這項研究表明,物化透過降低控制感來增加人們的攻擊傾向 。此外,被物化的人回復控制感能有效降低他們的攻擊行為傾向。通過展示物化何時和為何增加攻擊性,以及如何削弱此影響,這些發現推進了我們對物化的現有知識。

  • 本研究亦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理論方面,它推進了當前物化的理論,並為將來的研究創造了新的途徑進一步研究物化的後果及其成因。實踐方面,它為從業者在設計由理論作主導的介入計劃以對抗物化和相關人際上的不當行為上提供了見解。

bottom of page